- 美术网 发布于 2022-09-07
- 分类:今日艺坛
- 阅读(64016)
- 评论(0)
笔下生明珠 纸上长青藤
——吉祥葡萄、藤蔓系列国画作品赏析
名家简介:
王吉祥,甘肃通渭人,号德盛堂主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成都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著名画家胡真来先生入室弟子,享有“吉祥葡萄”之美誉
“通渭现象”书画魂
绵延一百多公里的华家岭,宛若一条土黄的巨龙,横亘在陇中地区的黄土高原腹部,西出昆仑,东指沧海;它又像西北大地上一条绵延亘古的根脉,南极青藏,北通黄河;它更是黄土高原上挺起的一道坚硬的脊梁,岿然屹立,峻峭挺拔。
华家岭脚下奔流不息的金牛河、苦水河,不仅孕育了“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等灿烂的史前文明,也孕育了五言古诗的开创者、东汉时期的“夫妻诗人”秦嘉、徐淑夫妇。
时过而境迁,到了清光绪年间,左宗棠抬棺西征新疆,率军途经此地时,只见“赤地千里,哀鸿遍野,十室九空”,左大人不由喟然长叹:“陇中苦瘠甲天下也”!
1934年5月,张恨水路过华家岭,写下了《谁都头痛的华家岭》,他眼里的华家岭是遍地灰土,他口中的华家岭是一片苦涩。因此,他说“字典上关于讨厌的形容词,都可以用来形容华家岭”。无独有偶,1940年5月,虽已是初夏季节,但华家岭上仍然风雪弥漫,茅盾先生被风雪滞留在华家岭三日三夜,他苦闷的写下了《风雪华家岭》一文,这与他同期所写的《白杨礼赞》截然不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派专家来到这里考察,考察之后得出结论——这里是“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
土地的贫瘠,生活的苦难,并没有让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恶劣的生存环境反而造就了他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品格——沧海变桑田,这块古老贫瘠的土地终于有一天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人间繁华在长安,世上书香出通渭”——这是著名作家张贤亮来通渭之后发出的感慨 。
锄含云水笔含墨,种罢梯田耕砚田——只有40多万人口的通渭县,现有书画创作人员1万多人,其中中书协会员42人、中美协会员7人,省书协会员98人、省美协会员82人。
通渭县已注册成立的有关“书画”的行业协会达13家 。与书画有关的文化企业67家、画廊480多家、书画装裱店120多家 。书画年交易数量达60多万件、年交易额达10多亿元 。
在这里,即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家里的土墙上也会挂几幅名人字画——人们把这种“家家挂字画、户户有收藏”,“家中无字画、不是通渭人”的独特现象,称之为“通渭现象”。
通渭人的艺术细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小被熏陶和感染的。在通渭,喜欢书画的人无关身份,无关文凭,不论穷富,不论老幼,都被艺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人人都能写会画,世世代代都有书画传承——书画之于通渭人,是一种根深蒂固的精神依托,拥有了书画,即使生活贫穷,他们的内心依然是无比的充实,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是一笔用物质和金钱难以衡量的精神财富。
1992年,通渭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通渭县已连续举办了七届享誉国内外的“书画艺术节”。
2016年12月,获批“全国书画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渭还被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书法之乡”。
生于斯长于斯的王吉祥,与千千万万个通渭的小孩一样,从小就怀揣书画梦,但并不是每个喜欢和热爱书画的通渭孩子都有条件和机会去学习书画。
长大后的王吉祥成为了一名军人——人们常说军营是个大熔炉,从小就能吃苦耐劳的王吉祥在军营里被锻造成为品格优良的“精钢”,在有人生追求的道路上,因军旅岁月的“淬火”让他变得更加坚韧不拔!
从部队转业到成都后,王吉祥一边工作一边拜师学艺。刚开始他跟随国画大师苏葆桢之子、重庆西南师大美术学院苏甦教授学习葡萄技法,他每每利用节假日往返于成渝两地,不辞辛苦,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法。
近年他又拜蜀中名家胡真来先生为师,系统的学习中国花鸟画法,国画水平突飞猛进,特别他的藤蔓类花鸟画自成一格。
葡萄入画,从南宋时期早已有之,林椿有《葡萄草虫图》、鲁宗贵有《橘子葡萄石榴图》,明代徐渭、清代八大山人均有水墨《葡萄图》。近现代画葡萄的更是大有人在:齐白石、潘天寿、王雪涛、李苦禅、刘海粟等都留下大量的《葡萄》画作。特别是苏葆桢先生,人称“苏葡萄”,他笔下的葡萄勘称国画一绝,深受人们的喜爱。
古人笔下的葡萄,如八大山人和徐渭所画的葡萄,是“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的消极与无奈。
而王吉祥笔下的苏氏葡萄,特别是他的彩墨葡萄,深得苏氏一脉真传:他画中的串串葡萄晶莹剔透,犹如一颗颗珍珠、粒粒可数;少叶多果,以突出丰收的景象和主题,给人以硕果累累、朝气蓬勃的强烈感受和催人奋进的时代气息。再配以灵动的鸟、虫,使得画面静中有动,更加鲜活生动,让人遐想无限。
在藤蔓技法上,他以草书笔法入画。葡萄的老干嫩藤皆以草书笔法一挥而就:或浓或淡、或轻或重、或实或虚;有时中锋含蓄,有时又侧锋飞白,腕力雄厚、潇洒奔放,行笔豪迈稳健,浓淡相宜、水墨交融,酣畅淋漓;枝叶穿插有序,繁而不乱,达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藤无定形,千姿百态。画藤蔓类的线条不像画直线条,要一个个缠绕回环。这是一种特殊的、曲线的疏密穿插,既要遒劲有力结实又要柔韧灵动,局部小疏密与整体大疏密兼顾。看似凌乱而又符合艺术规律,精心设计又似出乎自然。既要考虑藤条与花果、叶片形成线面交错与色彩布局,还要兼顾竹竿等葡萄架的直线与葡萄藤的曲线的交织,构图既讲均衡和谐又讲奇、险,比较大的尺幅更要讲整体气势。
在胡真来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王吉祥在苏氏葡萄技法的基础上,尝试融入西画的色彩和明暗,用笔圆润、臻于娴熟,构图精妙,设色明快,融大写意的水墨叶子与色彩鲜艳的葡萄写实与一炉,使得写实兼写意的葡萄气韵更加生动,清新秀丽,雅俗共赏,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他力求清新、多变的艺术效果,以精致的笔墨和色彩、更加生动地描绘出葡萄成熟后的圆润和玲珑,让人馋涎欲滴。
王吉祥的葡萄在设色上十分讲究,一串串写实的葡萄在写意的水墨葡萄叶子映衬下,显得更为突出,红、粉、紫、黄、绿多种色彩相映成趣:红若玛瑙、紫如水晶、黄赛琥珀、绿似翡翠,粒粒饱满、珠圆玉润,使整幅作品绚丽多彩。
画家通过色彩的浓淡和色调冷暖对比,描绘出了葡萄成熟、半熟、未熟的自然属性,给人以自然美的享受。加上老枝的坚硬、嫩蔓的蜿蜒、叶子的伸展、果实的的圆润,无不被画家刻画得至精细微,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记得有位大师曾说过:画家在完成一幅作品时,是通过制造一个个矛盾再来解决矛盾——在王吉祥葡萄画作中,虚实、疏密、聚散、参差、藏露等,都在不平衡中取得和谐,变化中求统一,多不厌满,少不嫌稀,密不通风,疏可走马。画面整体有层次、有节奏感,亦有轻重、浓淡变化。
学习国画的人都知道:写意花鸟贵在笔墨神韵,一笔下去要形神兼备,水墨交融要恰如其分,而这看似简单的一笔,要经过千锤百炼方能做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特别是要画出一颗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这不仅要求耐心和细心,更要娴熟的技法和水墨色彩浓淡的把握,而这一切对于已过而立之年才拜师学艺的王吉祥来说,要比别人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多的精力和代价——他这种精神层面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决心,可能与通渭人骨子里遗留着的那种顽强精神和他身在军营的那段历练是分不开的。
王吉祥之所以葡萄画得好,只是付出比别人多的辛劳和汗水可能还远远不够,还有他对待学习的虚心态度和在葡萄画技方面所做的探索,从真实的葡萄到纸上的葡萄,从观察到写生,从写生到创作,做到“胸有葡萄”,逐步深入,渐入佳境。
对于别人来说,学画要么是立志成为职业画家,要么作为业余爱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对于王吉祥来说,潜心学画可能是通渭人骨子里的一种必须和本能:不会书和画,岂是通渭人?
自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葡萄,这种圆润饱满、甘甜多汁的水果,就深受国人喜爱。
据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汉武帝使张骞至大宛,取葡萄实,于离宫别馆旁尽种之。”
《诗经·周南·樛木》中有“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经中的“葛藟”就是一种野葡萄,这表明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已将野葡萄的形象与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赞美葡萄的名诗佳句,表达了人们祈盼丰收、富裕、吉祥、喜庆、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
在国画创作中,葡萄代表着丰收、富裕、美满——一串串绚丽多彩的葡萄,象征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一粒粒晶莹剔透的葡萄,寓意着生活的幸福和甜蜜。
特别是葡萄树顽强的生命力——长在干旱贫瘠的土地却不自暴自弃,而是努力扎根于土地深处、汲取有限的水分和营养,茁壮成长,结出丰硕香甜的果实,坚韧不拔、自强不息!
哎?葡萄树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不正是不屈不挠的通渭人的精神写照吗?我们似乎从这里能找到王吉祥先生之所以喜欢画葡萄和藤蔓类作品的答案。
是啊,常听人们说“万岁古藤”,没有顽强的生命力怎么能活一万年呢?除了有顽强的生命力,藤蔓类植物能屈能伸,能够适应各种生存环境,能够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攀援生长。如果没有可以攀爬的物体,它也会垂吊或匍匐生长。所以画家笔下的藤蔓除了体现顽强的生命力,还寓意着长寿。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真谛在于:画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认真观察和理解,融入作者的主观情感,用具体的形象把它表现出来。这时已不是自然物象的真实摹写,而是根据作者主观感受而进行艺术地再现,此时的“胸中之藤”已非眼中之藤,笔走龙蛇的那根藤,已达到了精神上的飞跃和升华。
自调任成都市文联副主席以来,他的工作更忙了,事情更繁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精力严重不足,时间严重不够,但在军营里养成的争分夺秒的工作习惯和雷厉风行的军人本色绝不能丢。
他除了每天做好文联副主席的本职工作,还要抓好民间文艺队伍的建设,还要参加各类会议、学习、社会文化交流活动,同时还要经常带领艺术家队伍送文化下基层: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一样也没挪下。
军人出身的王吉祥,始终把政治觉悟放在第一位,始终牢记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文艺思想,深刻领会和努力践行文艺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
王吉祥虽以画葡萄著称,人送雅号“吉祥葡萄”,同时他也常会画一些群众喜闻乐见、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南瓜、丝瓜等藤类果蔬,再配一只或多只松鼠、麻雀、黄鹂、山雀、小鸡等。以增加画面的田园气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葡萄和其它水果设置在果盘或果篮里,也是他经常创作的内容和题材。
在艺术追求上,就要像雷锋说的那样: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群众的创作激情是无限的。一个有追求的艺术家,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人民群众的无限创作中,他的艺术之藤才会生命长青。
作者简介:
记者、作家、甲骨文象形文字研究学者,致公党四川省直工委文化艺术专委会委员,四川省散文学会理事,四川省现代书画研究院执行院长,《现代书画》杂志主编,成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2017年被文化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授予“爱心艺术家”荣誉。书法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华之光》全国书画作品展、第四届中国廉政文化书画展、《贯彻十九大、颂扬新时代》主题书画展、成都统一战线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代颂歌”书画艺术作品展、四川省委统战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书画作品展。
其独创的甲骨文创意象形书法《十二生肖》入选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新时代、新文艺、新力量、新展望”——四川省新文艺群体发展成果展、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我与祖国共成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艺术展。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央视网、腾讯、新浪、网易等数十家官方网站对其创意象形书法以《不朽的传承,可贵的探索》为题进行了宣传报道,作品被太原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