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网
当前位置:美术网 > 名家访谈 > 正文

絮语叨叨话季筠

絮语叨叨话季筠

 (2011年摄)

  为人造像,最起码的就是给他做一次转述,转述他的愿望或理想。可是,影像记下的那一瞥,摄影师是多么希望还能容涵他的过往。我给谢季筠拍过很多照片,唯有这张是我邀请他屈驾寒舍临时搭建的摄影室中拍摄的。当然不敢妄言造像的品质几何,但留存了几分精神的叙事却是见得到的。 
   然,被摄者总躭心遗落下他更喜欢的影像,他也一样,拍摄后,几乎是硬上功,要我把所有的图像都上传给他。更不可思议是,不时发出一两张我并不认可的图像出来,逼得我告诉他,未得允许,不可擅发。其实,任何肖像的面世,确立的都是一个对他的评价,岂止于模样的展示?

絮语叨叨话季筠追光逐影少见尔汝

传神写照多有阿堵

在书艺界,大家都知道,季筠与我交往颇多,虽没有一起谋过食,却相知很深。八十年代初,住房紧张,我一家挤在十多平米大的房子里,却因为备课需要,捡了个废包装箱,丢掉盖板,其空间正好放置下自己的腿脚,围上桌布,铺块玻璃亦权作书案。看见别人的大房子,眼睛好馋,只好请季筠兄书刘禹锡的《陋室铭》来安慰自己,这可能是他第一次给我书写的作品。

过后,他为“四川东方食品商场”题写过店招,那个姓史的老板在画家陈承基麾下学过书画,自然与书画界交往颇多,我们都经常是他的座上客。季筠以夺人的体势与魅力写就的这个店招,竟然引起了著名书画家李琼久先生的关注,他有次坐车路过时发见,因车速过快,沒有看清楚,第二天又专程再去。认为:我一生都在追求此境界,总觉忽明忽暗,而后生季筠先我而成。于是,托人约见季筠,可惜阴差阳错而成为了一件双方的憾事。言说此事的版本颇多,兹全文照录蔡寅坤给谢季筠的信如下,他是琼久老托他传话的当事人,白底黑字,可信。

季筠兄如晤: 久不见甚念。

近来有些杂事缠上,再加画外地展品故未与你去信,叩谅!

李琼久先生晚年书艺大破法度,有幸人都深得欣赏。先生向多谈书界艺事,我曾去看望他,当时他已迁到成都抚琴附近一个姓易的学生家里住起,见我来很急,和我谈起你的书艺,是否有叫谢季筠的人。即答:?有,并是我的朋友。看得出他很高兴,并续谈前几日路过人民南路见有四川东方食品商场的字,当时车较快,未细看,故又乘车专去观看,落款有季筠和印一方。我问同去(的)人方知叫姓谢的人写的,字很好。我问他怎么个好法:有“风格即人”句子,想来你知道,他的字厚而不粗野,有法度以外的真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有些书家不静思自己的火候,(而他)似乎在写修养和情味,有忘我中的自我。能否定日见面与他细谈。后来我请人转告你,??因时间不定,直到先生离开我们。

季筠兄,李老先生在此识你字后,与我谈你较多,并很推你的书艺,常谈到“情”字。此信中有些细忆不起,只能到此。空时舍下闲聊可呈告。

夏安

                             辛末  寅坤顿 5月17日

絮语叨叨话季筠

絮语叨叨话季筠

絮语叨叨话季筠

絮语叨叨话季筠

  这件事情仍与我相关的是:昔年,李琼久先生为我题写过“朝翔环宇,暮宿昆仑”联,因为喜欢这个气味蓬勃的联句,就装裱成挂轴一直伴随着我的行止,而当年就挂在了我的办公室。举凡他蒞临我处,都会伫立赏玩,可能爱之太深,两三次提出要我转送于他。一时心软,就取下转赠予他。很多年后,有人约我写《照相故事》时,想起九躬老的这幅作品,电请季筠兄代为拍照,他说因数次搬家折腾,早就找不到了。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他用行草法书写九躬老的联句,并在边款中叙述了这段逸事:“多年以前,李琼久先生为罗缋沅兄书此联后,缋沅兄转赠于余。自一九九五年迄今历经多次搬迁,检点清理中不见此联,殊为叹息。辛卯大雪,缋沅言及此联,嘱余补书之,故不计工拙,留作纪念而已。”

絮语叨叨话季筠

2000年,新世纪始,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谢季筠书法集》,这是他的第一本结集书艺的书,肖像照片是他托我给他所拍。集子始发,他在扉页上题:

夫为艺,诸如中国画和书法及摄影都反映作者之境层和档次。无论从美学的或进化论的价值标准看,皆以新和超越自我及超越传统为其标志。美学要求美,进化论要求新,其更在创造性超越自我和时人,尽可能地调动欣赏者的审美感受,真实而强烈为最佳,而且须持久,即耐人寻味者,此乃固然!

缋沅兄乃当今摄影名家,为余摄下颇多照片,拙作品集封面照即其杰作。

他在题写中的论道,显然是他的艺术主张。那年,这本书被人借去赏读,久不归还,我只好用季筠兄书写给我的一幅法书才把它换了回来。

絮语叨叨话季筠

絮语叨叨话季筠

他的老师丁季鹤先生八十寿诞时,季筠兄牵头为丁老出版画册,给我的任务就是翻拍散落于各家朋友学生手上的作品。零零碎碎地拍了两三天,其中丁老《临孙过庭书谱手卷》长达12米多,我在人字高梯上爬上爬下,拍了二十多张,请人电脑上拼接方才完成。当年数码摄影面世不久,懂后期拼接的更是凤毛鳞角,其中磕头求人亦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新世纪之初,有人下订单请他书写小楷古人亭记两册,计二十余篇,近百页。可谓篇篇精到,字字珠矶,他似乎很捨不得予人,托我翻拍。我用专业的翻拍仪,让家人当助手,生怕污损折皱,用专用竹片细心翻页,硬是忙了一个晚上方才拍完。事后我在微信上每日发一篇,让大家分享,却惹得爱家们垂涎眼红,纷纷声称要来打土豪分田地。好东西谁认不得?可惜他们不知道,这些东西并不属于我。

絮语叨叨话季筠

絮语叨叨话季筠

絮语叨叨话季筠2011年摄

他的字让人喜欢,那时他经常来我供职的单位,由于地处市中心,歇脚会友都方便。而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时会请他帮忙写几个字,而在展纸铺墨间,往往会引发围观,敢于讨要的令他欢喜的都能获赠墨宝。对书画家而言,在不平整的折扇上画与题,都是一件难事。他却有本事单手撑开扇面,在一边旋转扇子一边题写间悠然而成,一次我将两把折扇请他题写诗词,他一边念一边题,手起笔落,一气呵成,轻松得状如做一个快乐的游戏。

絮语叨叨话季筠

絮语叨叨话季筠

他的法书,有时正装革履,有时粗服乱头。跟着在书画界混了二、三十年,耳濡目染,也知道一些皮毛。其实,任何堪称作品的东西都是艺术家的一种表达,而这种表达,却不可缺少技术的储备与掌控的能力。哪一个书家沒有过三更灯火,五更鸡鸣的熬炼?秃笔可以成冢,废纸何止三千,在寂寞之道中,钢铁都是这样炼成的。絮语叨叨话季筠

季筠兄一生谨言慎行,常远离艺坛权力争抢中心,埋头书案,醉心墨池。静心养性多年,以楷书笔法为文殊古寺重书《刱筑罗城记》,笔笔见性,字字见心,行家评之为,无一丝火气俗气。亦被寺中奉为大事,勒石刻碑,并精印成书布施方家。我有幸获赠。侄辈娟子习书多年,爱不释手,遵宝剑赠英雄之古意,欣然转赠于她。

絮语叨叨话季筠

有人评说他的书艺:清峻畅达、洒脱劲健、萧散内敛。我倒以为,天道酬勤,天道酬诚,他在先天根性、后天学养、志向高迈、道德修为的交汇镕铸下,时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笔情于豪放之外,散发出一种特别的逸气,近年来更入一种无法亦法的大化臻境。

絮语叨叨话季筠

他说:现在的艺术家应当把名利看得淡一些,对于物质的追求不要那么高,这样才能静下心来,为后世留下一些值得珍藏的佳品。

絮语叨叨话季筠2018年在“五丁问道”书法展上

2017年岁未,由成都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天府文艺名家推介工程——谢季筠书法展”开幕,他坦陈:艺海无止境,得失寸心知。我幼承庭训,受教于严亲上贵(字尊三)老人,弱冠后从刘孟伉、罗祥止、丁鹤诸先生学。书法虽是小道,却已然成为我命运和生活的一部分……数十年研习,悟渐熟、渐老、乃造平澹;古与今加自我乃成独立之家数;余以为,对传统之推陈活用乃是发展,即是创新。此,当然与泥古不化、作茧自缚者之流不能同日而语;书法属意与道,是形而上,也说不清楚。故,书法之好就好在说不清楚。

境界与视野,决定艺术之高度,关键在于修持如何。无心自达,得鱼忘筌,知者自知,惑者自惑,障者自障,皆玄机所至也,岂有他哉!

半文半白的自述,是其心声。他勤于在文史哲中逡游,醉心于书案弄墨,甘守寂寞之道,凌晨寅时即起,以佛教密宗真传打坐养身,平时粗茶淡饭肥鲈猛虾,皆随遇而安。如今网络发达,读书的人少,读信息的人多,亦时代使然。而欲有所成就者,都要钻入书丛,还得再钻得出来,大约才能完成不可或缺的蜕变。季筠兄,应如是。

 

 

赞 (5)
分享到:更多 ()

评论 0

评论前必须登录!

登陆 注册